國立藝術傳統中心-柴窯蓋窯體驗(一)

文、圖/阿輝

漫長的暑假來到了尾聲,我到了宜蘭羅東的傳統工藝中心,參與建構柴窯的學習之旅~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01.jpg

其實老師們早在兩天以前就開始蓋柴窯了,因為有點事情我耽擱了一下,當我到達的時候,老師們已經將柴窯的地基整理好了,除了整地外,在每一層地基上也必薛舖上一塊塊的紅磚,並用細沙子將磚塊與磚塊之間的縫隙填滿以免日後會滑動。在一旁白色的物品是保溫磚與耐火磚,是建構窯所必須的材料,因為窯體必須承受超過 1300℃的溫度,並不是一般外面所看到的紅磚窯體,其實真正在內部的才是能耐高溫的耐火磚,最外面才是用裝飾的紅磚而已。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03.jpg

然而什麼是柴窯? 其實柴窯就是用柴作燃料的窯體,並稱為「柴燒」,在柴燒過程非常艱辛,往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、時間,通常都須輪流排班丟柴與控制,整個過程燒製到冷卻大約將近一個禮拜,但柴燒因為在燒製過程中窯內氣氛有很多的不確定性,除了還原燒與氧化燒的不停交替外,柴火會直接在體坯上留下自然的「火痕」,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,另外各種不同的木柴在燃燒後的灰燼,會落在作品上產生「自然落灰釉」,並在受火痕與背火面所產生的陰陽變化。因此「火痕」與「灰釉」每每在作品上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這也是有許多陶藝工作者對於柴燒愛不釋手的地方摟~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04.jpg

大約過了兩個小時後,我們終於把最下面一層的地基舖好紅磚,並用掃把把多餘的沙清掉,而別看好像只是放磚這麼容易,其實還要用到水平尺,要每個磚與磚之間都保持水平狀態,不然到時候要蓋在上面的窯體就會產生變形喔~而後面的弧形木板到後面竟會知道用途摟~嘿嘿~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05.jpg

在弧形於弧形之間,還必須搭上橋樑,除了堅固外,也是固定好距離的方式,而其他較灰色的窯,是除了我們所蓋的柴窯外,隔壁還有一個燒低溫的窯體也正在構築,遇到特殊的形狀,還得動手鋸鋸磚喔~

剛剛前面說到,柴燒還有個特性就是燒成的過程中是還原燒與氧化燒的不停交替外,那「還原燒」是什麼?還原燒大多會使用瓦斯窯燒成,燒窯時控制進氣多寡,以及煙道抽力使窯內充滿火燄,當把窯的煙囪與氣孔封住,窯內壓力變大,窯內在缺氧的狀態,會向坯體尋找氧氣燃燒,產生還原效果。 「氧化燒」大多會使用電窯,因為現代的電窯大多配備電腦程式控制只要輸入燒成曲線後,就可由電腦監控燒成,升溫速度穩定較不會對坯體產生影響,而電窯是幅射熱,沒有燃燒氧氣的問題,所以稱為氧化燒。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06.jpg

弧形的木板,其實是窯上面的拱型,有猜到了嗎,呵呵~然後將木板固定好後,我們將連接一條一條的木條,等一下將保溫磚與耐火磚砌在上面喔~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07.jpg

大夥開始七手八腳的,切磚的切,搬磚的搬,忙的不可開交~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08.jpg

漸漸的開始看的出來形狀了吧~最裡面所使用的是3.4耐火磚,外層在砌保溫磚,每個磚還必須有互相交疊,這樣除了熱能不回由縫隙直線穿出外,也能確保窯體堅固喔~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09.jpg

經過了漫長的努力,我們終於蓋好窯頭的拱型,蓋窯時我們窯頭與煙囪同時進行,最後將交疊在一起。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10.jpg

因為星期日是中秋節,大家都要回家過節,所以最後一天挑燈夜戰,繼續趕工,雖然一定是做不完,但是我們必須完成到一定的進度,最後的時候我們終於把前後的磚教疊在一起了,大家辛苦了~

20050918-traditional-arts-11.jpg

最後將窯好好包緊~期待下次的見面摟~

◎如需轉載、引用本文內容請註明以下兩行資訊(感謝您對於作者的尊重及著作權的維護) ↓
轉載至:
米鹿工作室,本文標題:國立藝術傳統中心-柴窯蓋窯體驗(一),
本文連結:https://www.milustudio.com/archives/156,

◎點擊下方【分享本文】至您的社群,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