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這樣開始做陶的(一)

文、圖/米魯

關於我的作創該從何談起呢?回溯記憶,時空倒轉到一九九一年我就讀國小五年級時,從美術勞作課中發現喜歡動手製作的樂趣,國中參加美術社團開始學習繪畫,繪畫的色彩表現往往呈現年輕活力的氣息,平日參與校內的美術相關活動,這樣的學習過程令人愉悅,心中時常胸懷大志懷抱著當藝術家的美夢,高中選擇往藝術的方向繼續發展,為我的終生志業跨步向前走。

這是我國中時期的水彩作品,1995年所畫的靜物~記得老師說我非常有野獸派的風格

高中就讀復興商工美工科,學校教育政策是不斷的訓練各種層面的技能,權威式教育常常讓我感到恐慌與緊張,對於熱愛無拘無束的我來說,是承擔壓力的開始,高職教育注重技術性的訓練,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,有美術、工藝、雕塑、版畫…等,在這階段奠定我了的各項藝術基礎技能。

這是我高中時期的素描作品,1998年所畫的靜物 ~光影的變化很明確

三年的時光是壓抑的成長,我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,必須六點出門搭乘公車,由於當時新莊到永和的交通不便,每日三小時的通勤以及繁重的課業,對於我來說,長期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,因此對於繪畫的熱情逐漸熄滅,不斷的操練手上功夫,強調技術性的卓越,忽略創作的本質與樂趣,幻想當藝術家的美夢瀕臨瓦解,生活頓時失焦,我在畫畫時,心靈上充滿壓迫感,最後我不知為何而畫,我呈現的畫面,停留在人事物的表層,觸碰不到靈魂核心,我像是失去自身靈魂的空殼。當時年僅十七歲的我,面對壓力的處理方式充滿不安與矛盾,從來沒想過,除了當藝術家之外,自己人生還有什麼選擇。

1999年所畫的作品,畫面很暗淡~復興的日子真的很精彩~最快樂.最辛苦.最瘋狂…什麼情緒都有,我也不知道什麼活過來的,不過還是很懷念~因為刻苦銘心充滿記憶

開始來說我的學陶史…

因緣際會,選擇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,接觸陶瓷是在2002年夏天開始,由於材質的多變性、特殊性,因而深感興趣,從製作的開始到燒窯的過程必須投入許多心血,體會陶瓷和藝術創作所不同的歷程,學習歷程像是人生必須經歷的修行,沒有終點,陶瓷的技術層面比以往我所接觸的媒材更加深奧、繁複,作品燒製的不可預測,像是一種自我挑戰,開啟窯門的瞬間有驚喜也會有失落,是一項艱難的創作。

陶瓷創作的過程有如自我成長歷程般,千變萬化永遠無法掌握下一秒,對於善變的我,非常享受這樣的樂趣,在陶藝學習之路上,接觸到不同的老師指導,大多都是以陶瓷的相關知識與技術居多,以及與工作室成員之間的經驗交流,對陶瓷的認知還是有限,因此繼續深造,持續創作的讓我不斷思索著我與陶瓷的關係。

接下來是近幾年的發展…從2005年下定決心開始更加積極投入,單純的喜歡~變得不一樣了

2006年就讀研究所期間劉鎮洲老師的指導,讓我慢慢地清楚自我和陶瓷的情感,作品表現主題一直環繞在人和環境的關係探討,從創作中看見自己的情感存在,發現創作的特質,以不同角度沈思自己,在創作的定位上更清楚自身方向,並且從過去的創作中,深層解析自我的情感。近幾年參與學術交流拜訪韓國、日本與義大利,以及國內相關工作營、訪談工藝家、展覽接觸更多的創作者,平日四處旅行、機車環島,內與外的衝突與刺激,培養自身更獨立的思考。

2007年於韓國雙年展中看到更多現代陶藝的表現思維形式,我打破自身對於陶藝的圍牆,對於創作的可能性與觀念也不斷地自省自問,沒有絕對性,個性變得成熟穩定,分析事物然後沉澱的時間更加短暫,透過環境、生命的體驗、人事物將自我的狀態投射出來,對我來說陶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我要用陶瓷來追求一個純粹的自我。創作者透過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應來架構創作的脈絡。生命的記憶、生活的經驗、成長的環境,對於我來說,環境深深地影響創作的情感表達,透過創作反映我生命最初的體驗。

很漫長的故事…想知道更多關於米魯創作的世界,請看…應該會有很多篇~^^

◎如需轉載、引用本文內容請註明以下兩行資訊(感謝您對於作者的尊重及著作權的維護) ↓
轉載至:
米鹿工作室,本文標題:我是這樣開始做陶的(一),
本文連結:http://www.milustudio.com/archives/346,

◎點擊下方【分享本文】至您的社群,
,